衛浴不僅是賣產品,更是一種產品文化的消費
很長一段時間里,對于輝煌、九牧、申鷺達這樣的本土水暖龍頭來說,提起法蘭克福ish(國際浴室設備、樓宇、能源、空調技術及能源展覽會)、意大利米蘭衛浴展等國際展會都會顯得有些尷尬,因為展會上各我國際品牌展廳里琳瑯滿目的衛浴潔具產品,有不少都是出自他們的生產車間。但因為本土衛浴品牌的品牌文化和競爭力遠不及國際品牌,本土品牌的國際形象和知名度較低,衛浴產品一度被有著“國際衛浴行業的風向標”的法蘭克福ish拒之門外達50年之久。
目前我國的衛浴潔具占世界總量的30%,缺乏的僅僅是叫得響的品牌。在品質上已經沒有差別了,而且近些年行業創立不斷,有些甚至先進世界,說明在產品上完全具備和國際一線品牌一爭高下的實力。實際上,除了在產品研發、創立、品牌經營、營銷管理、企業規模、資金實力等方面與世界衛浴知名企業存在差距,在對自己品牌形象和理解的整體定位還存在不足。衛浴不僅是賣產品,消費的更是一種衛浴文化和產品文化,這正是我們國內企業所缺少的。
比如,國外中,科勒宣揚的是美式廚衛經典;西班牙的樂家,以其產品設計和創立獨樹一幟;toto以智能為主打,號稱是智能衛浴……但張彬同時指出,這當中有歷史的原因,像杜拉維特190年歷史,科勒140年歷史等等。在品牌國際化過程中,如何提煉和注入文化元素,將是不可回避的新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