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者的民族情結為國內一線衛浴品牌提供了市場空間
房地產市場的火熱而衍生的消費市場巨大,而其中需求的絕大多數是中高端衛浴產品需求很大。北京的知名衛浴代理商付先生代理著國內多家一線衛浴品牌,據他介紹,2010年建筑工程采購訂單占其銷售額50%以上,在過去幾年,這些工程單肯定非美標、toto莫屬了,而現在這些工程單中又有一半以上為國內一線所得。因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,我國一線品牌的質量、款式、服務都和國際品牌不相上下了,也有更多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民族情結。這就為國內一線品牌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。
盡管過去的一年,行業有點冷,但也不乏成績菲然者,箭牌高歌猛進、益高供不應求、尚高順勢發展、九牧順勢發展、惠達全面開花,像東鵬、鷹衛浴、阿波羅、歐露莎、高第、帝王、席瑪、、中宇等一線品牌都發展很迅猛,我們走進國內任何衛浴賣場,很好的位置很大的店面裝修的為顯眼都是他們,他們現在已和、美標、toto衛浴、樂家、杜拉維特、高儀、漢斯格雅、卡德維、寶路莎、雅素麗、莎羅尼、樂家、馬卡卡羅拉等諸多國際優異品牌,分庭抗禮。雖然我們國內的一線品牌還無法和國際好的品牌同日而語,但我們用二十多年時間已走過了他們上百年的路,我們的發展速度已遠遠的超出了國際“大腕”們的想象。
在目前,幾乎所有的衛浴行業人士都有這樣的觀點:目前還沒有一家衛企的銷售額能夠占到市場的5%。這一數據其他行業相比,都意味著衛浴企業的“小、亂、差”,的確,在從事衛浴生產的企業有數千家之多,僅南安侖蒼鎮和英都鎮就有大小衛浴品牌600余個,其中大部分的中小衛浴企業。
“2011年是衛浴發展為艱難的一年”,有業內人士表示,今天整個衛浴市場不容樂觀,境況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糟糕。事實確實如此,陶瓷反,房地產政策調控,銀行錢根緊縮、原材料人工成本升,衛浴企業產能過剩,終端市場表現疲軟等,這無不給原本艱難的企業帶來雪上加霜。
在幾天的走訪過程中,南安的企業家們幾乎提出了同一個觀點,就是目前的衛浴企業還處于混戰階段,大品牌的營銷壟斷效應尚未形成。衛浴市場就像 5—10年前的家電市場一樣,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牌,終就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品牌爭奪市場。有些中小品牌要么被兼并,要么被市場淘汰,整個行業洗牌的速度將會進一步加劇。